首页 > 车牌抵押 > 车牌信息>智能汽车的狂奔路上,别落下这8500万人_北京牌专业租赁平台

智能汽车的狂奔路上,别落下这8500万人

2021-12-30 栏目:车牌信息 查看()

最近,#没想到聋哑人也能上脱口秀#的话题上了网络热搜,自称“元宇宙”脱口秀演员的蕾欧娜吸引了大家关注,她幼年失聪,依旧热 爱生活 ,解锁了表演等多项技能,众多网友在网络上为她加油打气。蕾欧娜的出现,再次让 大众 的眼光聚焦在了生活的特殊人群上,人群真实存在,有着各种需求,包括汽车出行的需求,他们却似乎成了“隐形人”。

不过,如今科技进步飞快,当智能汽车快速发展时,已经有了很多的黑科技,让出行变得无障碍。过去的一年,从触碰到语音的交互改变,为智能驾驶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车(合资+自主品牌)前装搭载语音识别及交互功能上险量为1206.4万辆,同比增长17.88%。在搭载率方面,则从2019年的49.82%提升至63.25%,车载语音已成为汽车继 中控 屏外的第二交互手段。

不少车企觉察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纷纷加大了语音交互的研发比例。蔚来推出了NOMI Mate小机器人的车载AI系统,通过拟人化来实现车控操作,也加深了用户对品牌的印象。小鹏汽车的玩法更加直接硬核,去年1024日小鹏汽车发布了自家的全场景语音,多轮对话、语义打断、双音区锁定和可见即可说4个功能。

如此的智能交互,加上自动驾驶的开发,不同的黑科技运用,精准切中了消费者的用车场景需求,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智慧出行的方式,让所有人的出行变得无障碍。 在智能汽车时代,科技出行将会改变长期以来被忽略的特殊群体——残障人士。

一、残障人士寸步难行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残障,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出版的《世界残障报告》中指出,人一生中平均有大约11%左右的时间,处于残障的状态。受伤、生病、年老、怀孕,甚至是提大件行李、抱小孩......在这些状态里,每个人寸步难行。

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已达8500万,接近一亿人。 也就是说在中国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个残障人士,这么多的残障人士,我们 在街上 却很少见到。一些无障碍设施被占用、遭破坏,或被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比比皆是,使无障碍设施变得有名无实,成了一个应付验收和检查的摆设,种种不便将残障人士困在家中,使之成了城市的“隐形人”。

残障人士靠自己出行不方便,那依靠自己驾车出行的情况如何?2010年,中国启动C5驾照,专门为肢体残障人士开辟了自主驾驶的通道,但肢体残障人士只占了全部残疾人总数的1/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肢体残疾总共是2472万人,剩下的,可能是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或多重残疾,这些人群必须得依靠L4等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实现自主驾驶出行。

有资格考取C5驾照的残障人士,在选车和用车方面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一般人想买车,首先想到的就是4S店,然而大部分4S店并没有针对残障人士推出的购车服务,对国内残障人士来说,要想开上符合规定的车,只能找辆自动挡汽车进行改装。

然而国内对改装并没有放开,申请改装需要办理各种繁杂手续,要找符合改装资质的机构也很难,改完之后还 得到 车管所验车。这么复杂的流程,对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来说,更加困难。

正如腿脚不便的人使用的轮椅,一个人驾车的时候,需要自己把轮椅搬到车上,这就对车内的空间和车门设计有点所要求,普通人轻轻松松的上车动作,在特殊人群可能是半个小时才能搞定,如果是遇到想要带着轮椅上年迈的父母外出旅行也一样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残障人士想无障碍出行, 一方面得依靠社会建设,另一方面是改变已有的出行方式。 出行领域如今迎来了巨大变化,智能汽车开始获得空前关注,在智能驾驶时代,残障人士出行困难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改善?

在2017年,丰田在东京汽车展上,展出了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全新车辆Concept-i Ride。

目前该款车还未上市,根据介绍,这款车辆的鸥翼门提供了巨大空间,便于进出口,单座后面还有一个空间用于轮椅存放,车辆用操纵杆控制,而不是使用踏板,外部屏幕允许AI与乘客沟通。

在乘客端, 上汽大通 MAXUS携旗下EUNIQ 5福祉车、G20 PLUS福祉车可为行动不便人士“定制”无障碍出行生活,车采用下沉后地板、上升后顶棚的设计,确保使用轮椅的乘客即使180cm身高也能方便进入,还可满足上海等地新能源免费绿牌的上牌条件。除了福祉专用座椅之外,还可以额外乘坐6人,可适用于带老人全家出行场景。

目前有部分车企走得比较远,考虑到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但放眼整个汽车造车行业来说,还远远不足, 科技有着关怀的温度,需要得到进一步发挥作用,让寸步难行有机会变得自由出行。

二、智能交互改变出行 那智能汽车在残障人群中,究竟可以发挥着什么作用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无人驾驶,二是交互。

2012年, 谷歌 邀请了一位盲人作为司机来“驾驶”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试驾人史蒂夫·马汉是一名失去95%视力的视障人士。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他沿着事先设计好的既定路线,到达一家墨西哥餐厅购买食物,随后再前往干洗店取回衣服。

而完成这一切,只需要他走到车旁、打开车门、坐进车内、关闭车门这四个动作。无人驾驶技术能让残障人士独立且方便地去往他所需、所想之处。

理论上,无人驾驶确实能让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但实际上想运用在现实中实现难度过高,可能还得等些日子,在无人驾驶普及这段漫长时间里,人们发现有个方法能极大改善残障人士的出行,那就是交互。

为此,科学各界人士想了无数的交互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实用性不大,但创意十足,或许能为帮助残障人士出行提供一些思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一种感官错觉,就是将衣架套在头上,头会不由自主的向钩子的方向转动,这种看似无厘头的错觉,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2015 年,富山大学的神外博士 Takashi ASAHI 做了一个试验:19-65 岁之间的日本健康成年人,男女各 60 名;使用衣架,分别压迫左右两侧额颞部,试验总数为 240 次。结果显示有85.4%向压迫侧转头,Takashi ASAHI 把这个反射称为「衣架反射」。

研究者认为,形成这种反射现象的原因是,当头上戴上衣架后,衣架的主要施力点在左前额和右前额的位置,压力触发了反射后,就促使了最终向左/右转头。

那么,这与残障人士出行有什么关系? 日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可以用来给残障人士做导航。

具体实现方法是在车上搭载一款类似“衣架反射”的压力设备,残障人士上车就像系安全带一样戴上设备,可以是头套、或帽子、或眼镜,总之具体形态可以再商量,然后在这种设备上录入地图导航,输入目的地,当导航判断需要右转弯时,头套就会刺激脑右前额,然后你就会不自觉转头。

很显然,衣架反射改善残障人士出行并不靠谱,但却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人机交互”或许能打开残障人士与世界连接的窗口,让残障人士不必通过方向盘与踏板就能驾驶汽车。

正如现在只要轻轻唤起车载语音助手,就能够实现汽车操控。盲人操作的解决方法倒是有很多,但如何解决盲人看不见的问题?在已有的智能汽车中,有两项系统可以帮助残障人士驾驶汽车,一是针对盲人的视线跟踪辅助系统,二是针对肢体功能缺失的语音操作系统。

视觉辅助系统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不管是国内造车新势力采用的激光雷达还是 特斯拉 的视觉算法,都能收集路况信息并对其做出反应,这不仅对普通车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疲劳,对残障人士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除了视线跟踪外,还有一种交互方式,被认为是交互领域的最终形态,能为残障人甚至正常人带来跨越式的出行体验,那就是多模态交互。

目前国内科技企业预测未来的主流交互模式应该是多模态交互, 百度 、讯飞等企业都在做这件事。 多模态交互的意思是,把语音、触觉、触控、嗅觉、视觉、手势、体感等多种交互方式,结合汽车出行场景,利用多模交互配合满足用户未来出行的体验需求。

简单来讲就是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某件事。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实体键盘上打字、可以在触屏键盘上打、可以用触控笔或手写输入,也可以用语音输入。模态交互,是任意一种输出/输入方式、都可以被任意另一种所取代,并且可以在不同模态之间切换 自如 。

今年年初,百度就发布了TFVT-HRI框架,是业内首次尝试将主动交互扩展到多模态交互的模式。通过目标检测器,对主动交互产生影响的相关物体,提取为涵盖视觉以及相对空间信息的视觉标记,然后利用网络学习,从而实现对交互主体的时空建模。

这就意味着不管残障人士是肢体残疾、视觉残疾或其他残疾,都能切换自己擅长的交互方式,这也是科技从业者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三、智能汽车的科技使命 前面说到我国残障人士总数达到8500万人,这个市场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 发展残障状态需求汽车,将在未来对汽车市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如此庞大的残障人士群体若需选购汽车,将会对汽车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刺激,毕竟8500万的体量不小,而新能源车企最擅长融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造,可惜目前并没有相关整车是专门为残障人士打造,更多是以民间改装的形式让残障人士开上汽车,这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残障人士的汽车设计和研究,智能 电动汽车时代 ,“软件定义汽车”这句话深入人心,但“语音”远远不能定义交互。在整车底盘之上,还有摄像头、HUD、玻璃、车灯等有望成为未来座舱端的交互产品。而 语音交互能够承载海量数据、带来驾驶更高安全性等等,更会是交互产品生态的中心。

当残障人士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驾出行、工作和生活,这将大大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自信心,扩展残障人士的生活和工作范围,从过去被照顾的角色转变为可以给别人提供服务的角色,也多了 一条 重要的谋生之路,他们可以以驾驶为职业而不用担心违章驾驶和无照驾驶。

根据鲁德曼基金会的资料, 自动驾驶汽车有望帮助多达200万残障人士解决上班问题 。权利的平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维护上肢残障人士尊严的重要一步。除了残障人士外,智能驾驶汽车和在未来将大力发展的自动驾驶交通工具,也会为因病或年老而不便出门的人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事实上,当智能汽车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出行问题不只是为了让残障人士方便出行,背后真正要解决的,是 残障人士普遍面临的社交问题 。对于那些只能在家中活动的人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好处在于,大大扩大了他们的活动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正在以各种方式,帮助残障人士们接触世界,在短视频应用里,不少残障人士乐于向大众展示自己的生活,手机领域,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也在研发各类无障碍功能,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人一直致力于残障人士出行研究。可以预见为 残障人士生产的改装汽车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汽车行业创新升级的重要通道,将为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重要契机。

写在最后 从长远看,一个成熟的 智能社 会应该是不需要人为的干预,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傻瓜式”智能生活、包括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都能无障碍享受技术便捷的时代。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技术来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技术。人工智能赋能万物,一切成为和空气、水一样的存在, 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有尊严地享受智能汽车生活,体验科技出行。

本文来自 微信 公众号 “智行驾道”(ID:vrfan-),36氪经授权发布。

扫二维码与京牌顾问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京牌需求/误区提示/安全提示/必要思考提示/一面式全

郑重申明:京牌号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