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京牌顾问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京牌需求/误区提示/安全提示/必要思考提示/一面式全
易车原创·车坛神评 转眼间已经看到2021的年尾,作为年终收盘大作,12月份汽车行业可谓波涛汹涌,更多都是行业大事:延续了将近30年的乘用车股比即将开闸,新能源保险千呼万唤驶出来,电子驾照来了,本月车圈究竟有哪些热点大事发生?当然未来更多热点也会在车坛神评栏目中进行展现。
一、新变局 乘用车股比将放开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根据该新版负面清单,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这也代表着乘用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完全解绑,是具有 里程 碑式意义的。
当然,这一切并非突发,而是早在按部就班实行中,自2018年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开始,乘用车股比放开就已经提上日程,当时对于外商投资的限制实施了三年过渡期,制定了分阶段的计划,同年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2022年则取消乘用车制造外商股比限制。
相信大家对于美国新能源车企 特斯拉 在 上海 建立100%独资企业的事情印象深刻,没错,这就是占了政策的春风,2018年7月 特斯拉 正确确定落户中国 上海 ,2019年初超级工厂开始建设,而作为 上海 最大的外商制造业引入项目, 特斯拉 需要的巨额资金却来自中国方面的银行贷款,颇有“空手套白狼”的意味。
除了 特斯拉 以外, 宝马 也早就提升了在合资企业华晨 宝马 的占股比例,2018年10月 宝马 宣布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 宝马 部分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该项股权调整计划原定于2022年完成变更工作,据悉在政策出台之前中外双方的占股比重为50:50,而华晨 宝马 作为华晨最重要的合资企业,在盈利中贡献了了极大的比重。
由于多种原因的叠加,由于华晨 宝马 很大程度上托起了华晨这艘前行的巨轮,随着股权的变更,在华晨 宝马 内部华晨不仅话语权下降,实打实的金钱方面的影响更是致命的,由于多种原因的叠加,华晨最终因债务违约被申请破产重组,但由于重整方案迟迟未出炉,原定2022年完成的 宝马 增资扩股随着时间临近还未能完成,未来会怎样呢?
除了 宝马 , 大众 也在蠢蠢欲动, 大众 曾多次表示希望增持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股份而不得,在政策放开的趋势下, 大众 从新能源着手,于去年完成了对于合资新能源车企江汽 大众 的增资,持股提升至75%,名称也更名成为了 大众 安徽,而随着股比限制的完全放开, 一汽 - 大众 与上汽 大众 的股比是否会发生变化, 大众 和 一汽 、上汽之间或也将迎来一场角力。
当然,全面放开股比限制,也意味着现有格局的进一步洗牌,除了 特斯拉 、江汽 大众 、华晨 宝马 外, 东风 退出 东风 悦达起亚、 东风 雷诺 、 东风 裕隆再见, 一汽 马自达 并入 长安 马自达 等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权限制正式放开,背靠中国这一巨大利润来源市场,投资方们关于股权的无声争夺还将继续,而在失去保护之后,摆脱“夹缝生存”的自主品牌与国外车企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二、千呼万唤 新能源车险来了
12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通知。与传统车险条款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大大扩容,也更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仅考虑到新能源车自燃风险,还考虑到“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的损坏风险。
按照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费率切换时间,所有新保和续保的新能源汽车(包含纯电、插电混动(含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等,统一适用《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承保,不再适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非新能源汽车不能适用《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承保。
据了解,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被保险新能源汽车驾驶人(以下简称“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造成被保险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的直接损失,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新能源车险包含3大主险和13个附加险,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使用被保险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对第三者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且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范围,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对于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各分项赔偿限额的部分负责赔偿。使用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
除主险保障范围扩容外,6个新能源车特有的附加险也值得关注,分别是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附加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附加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附加新能源汽车增值服务特约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新能源车主们的痛点,当然了,未来还需要持续完善。
就在《新能源汽车专属商业保险》发布两周之后, 上海 保险交易所就上线了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并首批挂牌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等12家财险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落地服务提供支持。
据悉,新能源车险交易平台定位于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服务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前端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投保、查询等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消费者满意度、获得感;后端会同有关单位,通过对接大数据平台等,提供风险管控、产品创新、数据共享、交易监测等配套服务。
这是继《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之后,保险行业在新能源车险服务模式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是车险交易市场模式改革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对于新能源保险的推行,有保险公司回应称,80%的车主基准保费会下降,但随后强调会根据交通违法记录,出险次数等因素影响有所变化,需以实际保费为准。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还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根据网友发布了一份新能源车险生效前后的保费对比,同款 特斯拉 Model Y 保费几乎翻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机动车损失险的涨幅最大,由此前的5759元暴涨到了12736元,由此导致车损险直接翻倍,但好在随后价格回落到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据称,多款市场常见的电动车型保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当然,新能源汽车保费贵也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参照新的折旧系数来计算新能源车的主险保额,而车损险以新能源车的补贴前售价来投保,若是按补贴后价格赔付,这中间就仍旧有着巨大的价格差距,对于用户而言很不公平,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让好处只停留在口头,让新能源车险真正被消费者称好,当然新能源车险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在未来的时间内去逐步摸索。
三、不带不怕扣分 12月电子驾照全国推广
相信不少朋友总有过那么一两次出门没带驾照的经历,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规定,未随车携带驾驶证、行驶证会被处记1分的处罚,行驶证还好,可以放在车内,因为忘带驾照被扣分,多少有些冤。
而随着电子政务时代来临,驾驶证电子化也在千呼万唤中到来,此前驾驶证电子化已覆盖 北京 、 上海 等200个城市,实现在线“亮证”。在充分的前期试点和分批推广应用基础之上,今年12月10日起驾驶证电子化等多项公安交管便利措施在全国全面推行。
电子驾驶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能够替代传统驾照的功能,并能拓展更多社会应用场景,可以说,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此外异地二手车交易登记早也不能跑转出地跨省办理,在转入地即可完成,车辆档案也会联网传递,避免了车主跨省跨市来回跑路,交易流通更加便捷,对于二手车市场可谓利好。
网上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全国全面推行,对于货车司机算是福音,对司机群体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通过网上申领/出示电子通行码,有效解决货车进城难、办证难等问题,货车司机们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赚更多钱,而同时货运行业会运力会被进一步解放,从宏观角度来看,进一步建设 现代 流通体系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在线查询包括交通事故现场图、勘查笔录、鉴定意见等在内的证据材料,再不用来回跑路,同时事故处理透明度会更高。该措施目前在 北京 等14省份实行,未来会推向全国。
随着智能手机成为出行必备,对其赋能也越来越多,手机重要性凸显,除了能实现电子支付外,在汽车领域,年检标、驾驶证等均实现了电子化,实现在线“亮证”,一机在手畅通天下,这也与未来的智慧社会 理念 不谋而合。
四、捷报频传 出口瞄向发达汽车市场
到了12月,自主品牌车企们无论传统还是新势力并未懈怠,仍在加速推进海外进程,同此前相比,自主品牌开始越来越多打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这点令人欣喜。
据了解,长城汽车子品牌 坦克 已确认明年引入澳洲市场,但目前具体引入车型和引入时间还是未知数,今年早些时候 哈弗大狗 以及 坦克300 曾先期抵达澳大利亚试水,接受市场评估;此外 坦克500 HEV车型(右舵)近期已于泰国亮相,采用2.0T及9HAT变速箱的混合动力系统,该版本仅在海外销售,目前暂无引进国内的计划。
比亚迪 新加坡分公司宣布联手当地经销商E-Auto,2022年第二季度在当地正式推出 比亚迪 元PLUS ,将在新加坡推两款车型,NEDC续航 里程 分别为400km和500km。
12月19日, 红旗 日本体验店在大阪开业,该体验店主要展示 红旗H9 车型,体验店将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便捷的驾乘服务,除此之外,中国 一汽 集团计划明年夏季在日本销售电动SUV,该车将从中国直接出口,极大可能会是 红旗 E-HS9。
吉利汽车 透露了2022年在俄罗斯的产品计划,其表示明年至少将在俄罗斯市场推出2款新车。第一款车将是吉利Atlas Pro(国内 博越 Pro)的新版本,该款车此前已为俄罗斯消费者熟知,新版本采用前轮驱动,将在2022年上半年在俄罗斯正式上市,相比此前四驱版本价格将下降,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第二款车为KX11,即今年国内新上市的 星越L 。
从俄罗斯汽车行业分析机构数据看,吉利在俄罗斯推出Tugella、Coolray、Atlas以及Atlas Pro等几款车型,2021年前11个月销量为22479辆,同比增长63%,未来将会进一步完善车型矩阵,市场表现或还将进一步提升。
其实中国汽车出口海外已有多年,从此前低端车型出口薄利多销,到电动汽车等打开中高端市场,再到目前逐渐推进进入发达汽车市场布局,中国品牌越来越多获得世界认可,而这也是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五、口非心是?丰田竟导演了一场电动趴
丰田 导演了一场电动盛宴?如果放在几个月前,你可能都觉得这是个笑话,但这事情就实打实发生了,12月14日 丰田 召开了关于电动车战略的发布会,掌门人 丰田 章男还来了一场“走心的演讲”,发布会上 丰田 品牌12款电动车亮相,如果加上 雷克萨斯 的4款车型,则达到了惊人的16款。
bZ Small Crossover(小型跨界车)
bZ SDN
bZ Compact SUV(紧凑型SUV)
bZ Large SUV(大型SUV) 丰田 此前对纯电向来不感冒,而这也是基于日系品牌所处的大环境而言,我们此前曾经分析过为何日系车企对纯电动车型无感,比如从国情和地理要素来看,日本地域狭长,四面环海,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能源进口,如果大范围采用电力驱动,会使电力资源不堪重负,对其他领域造成影响,单一的体系对于能源安全也并无好处,而纯电并不能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其二日本汽车产业在几十年时间内累积了相当庞大的优势,这都是传统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整车企业,零部件体系也相当庞大,纯电并不是未来唯一方向和唯一原则,现在就决定彻底转向电动,未来一旦有变再转向相当困难,此外转向纯电其并无优势,且纯电就目前而言并不完全环保。
对于欧洲和美国等市场, 大众 、 宝马 、 奔驰 、通用、福特等都开始向电动化转型,如果日系车企还是踌躇不前,未来将要花更大的气力追赶,而对于日系车企来说,纵然不为本国市场考虑,但对其来说,海外市场占的比重相当巨大,忽视海外市场需求,将是无法承担的损失。
当然,更大压力来自于内部,同样来自日系的同门对于电气化的内卷,10月 本田 中国电动化战略发布会上, 本田 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带来5款新车; 日产 也发布了2030愿景,该愿景助力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如果因为对于纯电动车方面的不作为让 本田 、 日产 等超过,让出多年日系老大的位置,对于 丰田 来说能接受吗,断不能忍。
因此,我们看到了 丰田 导演的这场电动盛宴,如果实在拿一个词形容,那“口非心是”应该比较恰当,此时的 丰田 ,有没有像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同学甲,上课吊儿郎当,下学就开始努力,结果成绩总名列前茅,成为同学眼中的神童,或许 丰田 也喜欢这样的人设吧。
责任编辑: 王忆斐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京牌需求/误区提示/安全提示/必要思考提示/一面式全